本文作者:鱼王

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「可控计数器的功能是什么」

鱼王 2023-11-09 23:42:16

各位朋友,大家好!小编整理了有关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的解答,顺便拓展几个相关知识点,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,我们现在开始阅读吧!

用两片74LS161和必要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一个可控计数器,要求当控制信号M=...

1、用两片74LS161和必要的逻辑门电路设计一个可控计数器,要求 当控制信号M=1时,实现N=60进制计数器;而当M=0时,实现N=24进制计数器。画出所设计的可控计数器的逻辑电路。

 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「可控计数器的功能是什么」

2、因电路所要实现的最高进制计数为十五进制,故选用74LS161来实现设计要求。

3、进制和8进制计数分别为0~5和0~7,两者所需重置信号Rd分别为 (D0D2)和(D1D2D3),又M只可能是0或1,选M=1 Rd=[(D0D2)M]+(D1D2D3)。

4、现在介绍一种最实用简单的方法,整体置数法。59=16*3+11,故需要使用两个74LS161芯片。用两片74LS160芯片设计一个同步六十进制计数器可使用同步级联、异步清零方式实现。其中个位计数为十进制形式。

5、用两片74LS161芯片,一片控制个位,为十进制;另一片控制十位,为六进制。

 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「可控计数器的功能是什么」

6、要设计一个24进制计数器,要用两片74LS161,分别 计十位和个位数。但是,因为74LS161是四位二进制计数器,首先要把个位的改成十进制计数器,并产生一个进位信号送到十位计数器。这要用反馈置数法。

数字电路的计数器设计?

两片74LS90都设置成五进制,构成25进制计数器,然后遇24清零。假设两片74LS90是左右摆放,左边设为片1,右边为片2。

秒脉冲发生器 秒脉冲产生电路由555定时嚣和外接元件RRC构成多谐振荡器。输出脉冲的频率为:经过计算得到f≈1Hz即1秒。计数器 计数器由两片74LS192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构成。

最佳答案该设计主要思路为时钟分频和逻辑运算。也可以理解为计数器设计和进位提取。选用芯片74LS74,管脚图如下。说明:74LS74是上升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,D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设计方案:用触发器组成计数器。

 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「可控计数器的功能是什么」

七个。其最后一个,在下一个状态所对应的数码是:0111。

利用D触发器构成计数器,数字电路实验设计:D触发器组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。选用芯片74LS74,管脚图如下。说明:74LS74是上升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, D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 设计方案:用触发器组成计数器。

计数范围:0 ~ 23 。LS161 是同步预置,异步清零,两种方法反馈数值差 1 ,清零法是计数到 24 去清零 。

设计一个可控进制的计数器,当输入控制变量M=0时工作在五进制;M=1时...

当输入控制变量M=0时工作在五进制;M=1时工作在十二进制。请标出计数输入端和进位。(十二进制!)此设计题目,纯属一个技巧性的问题。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。可采用一块集成电路计数器 74163。

第一,弄清楚这是你自己的需要。第二,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。第三,陈述自己的需求。第四,放下期待,只谈自己。从心理学来说, 需求的背后是掌控,掌控的背后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。

用74LS161计数实现变模计数器,采反馈清0法,模5时,用计数状态0101产生复信信号,模10时,用计数状态1010产生复位信号,再用一个二选一开关就可以实现了。逻辑图如下,就也是仿真图,通过仿真测试通过的。

在M进制计数器的顺序计数过程中,若设法使之跳越M-N个状态,就可得到N进制计数器。实现跳越的方法有置零法(或称复位法)和置数法(或称置位法)两种。1.1 置零法 置零法适用于有异步置零输入端的计数器。

一是用时钟触发器和门电路进行设计;二是用集成计数器构成。

如何用verilog设计一个加减可控的九进制计数器?

把一个74161的Q3作为这一级的进位输出端,它就是一个八进制计数器。第一级的4个输出端(Q3,Q2,Q1,Q0)就是8,4,2,1。

用74LS161改成一个9进制的计数器,可以用两种方法,反馈置数法和反馈清0法。9进制计数器最大数是8,仿真图即逻辑图如下所示,数码管可以不画,是用来显示仿真效果的。

每次计数器满时就将十位的那个寄存器加一,而当个位寄存器为零且又检测到sub减信号时,则把个位寄存器置为4‘b1001(9);将十位寄存器也减一;这样就可以实现总累加值从0~99的加减法器了 。

verilog是有加法器乘法器的。也直接识别 + - * / 符号。

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可控计数器怎么设计的详细内容了,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,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,谢谢阅读。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阅读
分享